《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近日發布專家提示:帶好備用口罩 警惕傳染疾病
□本報全媒體記者/袁 蕾
目前,我區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同時也迎來了炎炎夏日,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還需不需要戴口罩?
近日,在前期印發的《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基礎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又印發了適用于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的《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對當前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和全面復工復產復學復課情況下,公眾如何戴口罩進行了重點細化分類。6月6日,自治區疾控中心消毒感染控制中心主任、流行病學主任醫師楊洪彩對此進行解讀。
現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
楊洪彩介紹說,對于普通公眾,這些情況下可不戴口罩:居家、騎車、自駕車時,在戶外、公園等開闊的場所,可以不佩戴口罩,但建議隨身備用一個口罩。在公共場所,建議大家相互之間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
目前我區很多室內公共場所,如博物館、體育館、健身房等已開放,到這些場所,以及在超市、餐廳、商場等,如果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建議可以不用戴口罩。大家可以隨身帶一個口罩備用。
楊洪彩提醒,運動時人體耗氧增加,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氣,戴口罩會造成氧氣吸入不及時,造成缺氧,對肺部造成損傷,建議大家運動時不戴口罩。
在辦公室、會議室需不需要戴口罩?
復工復產也有一段時間了,在辦公室、會議室是否還需要戴口罩?楊洪彩建議,辦公室、會議室隨時開窗通風,上班或參會人員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可不用戴口罩。
“低風險區不等于沒有風險,在一些情況下仍需繼續戴口罩。比如到地下或相對封閉購物場所、乘坐廂式電梯等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以及乘坐公交、地鐵、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時,建議戴口罩。”楊洪彩說。
特定場所的工作人員,如商店、公共交通工具、餐館、食堂、旅館、單位社區進出口、企業前臺等場所工作服務人員,以及養老院、福利院、監獄和精神衛生機構等場所的外來人員、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工作時應戴口罩。去醫院就診、探視或陪護患者時也應戴好口罩,減小交叉感染風險。
在校園內學生和授課老師無需戴口罩
目前,我區大中小學均已陸續復學,日常校園生活已經恢復,校園疫情防控是大家一直很關心的。楊洪彩提醒,防疫依舊不可掉以輕心。
對于大中院校,建議教室和宿舍隨時開窗通風,大家盡量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不用戴口罩;在封閉、人員密集或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戴口罩。
中小學校人員在校園內,學生和授課老師無需戴口罩,口罩隨身備用。
學校進出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屬于特定場所工作人員,應戴口罩。
“出門前,家長給孩子準備好一次性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即可,KN95、N95等口罩防護性能過高不利于透氣,并非學生日常防護最佳選擇。同時,最好再準備一個備用口罩。”楊洪彩說。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