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生態!地區林草局聯合5家科研院所為生態添翼
8月18日,塔城地區林業和草原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新疆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新疆大學地理與遙感科學學院、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5家科研院所齊聚一堂,以座談達成共識、共簽約錨定合作、同揭牌夯實陣地,構建起林草領域科技賦能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全新格局。
8月18日,塔城地區林業和草原局與5家科研院所舉行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自2016年起,塔城地區蝗鼠測報防治站就與新疆師范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攜手,建成跨境遷飛害蟲野外監測站、烏蘇市國家級鼠害監測站等標桿項目,在草原有害生物監測防控技術應用上走在全疆乃至全國前列。早期合作以縱向聯動為主,聚焦單一領域,而本次合作在此基礎上實現跨越式升級——從單一領域拓展至林草全行業,形成“科研院所技術輸出+地方實踐需求牽引”的模式,通過縱向聯通與橫向協同(聯合5家科研院所)織密科研協作網絡,構建全領域合作平臺。
合作聚焦四大核心方向:在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上,覆蓋生態保護、資源管理、有害生物防控等全鏈條;在成果轉化上,推動技術落地催生產業升級;在人才培養上,通過聯合培育、學術交流鍛造專業隊伍;在資源共享上,整合數據資源為決策與科研提供支撐。
8月18日,塔城地區林業和草原局與5家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用野外試驗站”揭牌。
座談會上,各科研院所展示的前沿成果與塔城林草發展實際深度對接,經過充分研討,雙方明確了合作路徑。隨后的簽約儀式標志著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而六方(地區林草局與5家科研院所)共同為“產學研用野外試驗站”揭牌,更將抽象的合作框架轉化為具象的創新平臺——這里既是科研成果的“試驗田”,也是人才培養的“實踐場”,更是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凸顯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意義,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與實際應用結合,提升整體科研效能。
塔城地區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副局長玉山·阿依甫介紹,此次多方合作,不僅是塔城地區破解生態修復、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等難題的關鍵舉措,更是踐行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林草事業現代化的生動實踐。通過整合科研資源與地方優勢,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將為塔城林草資源保護、產業轉型注入持久科技動能,為塔城地區生態安全與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