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慢梗阻” 塔城政務服務悄然升級
截至7月,塔城地區政府投資類項目、一般社會投資項目審批申請材料減少43%、跑腿次數減少85%;12345“接訴即辦”群眾滿意率達99.8%;“一起益企”接訴即辦工作質效位列全疆第一;巴克圖口岸“公路口岸+屬地直通”通關時間由3至4小時壓縮至10分鐘以內……這些發生在塔城地區的真實變化,看似尋常卻藏著政務服務的悄然升級。
當一個個 “麻煩事、慢差事” 變得高效順暢,背后是怎樣的機制創新讓便利真正走進群眾和企業的日常?
創新機制破梗阻
塔城地區政務服務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員為群眾辦理業務。馬合巴勒·木爾扎汗 攝
“昨天上午簽的土地合同,今天上午就拿到證了,24小時!” 近日,新疆嘉麥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孟惠芳從塔城地、市政務服務大廳走出時,手里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還帶著打印機余溫。她特意拍下證書日期發朋友圈感慨 “塔城速度,真快”。
而這份 “快” 的背后,是從過去58天的審批周期到如今24小時的驚人跨越。
在區域發展浪潮中,政務服務效能與工作推進速度早已成為衡量地區競爭力的核心標尺。
作為西北五省區唯一的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塔城肩負著推動邊疆高質量發展、深化沿邊開放的重大使命,但曾經的發展進程中,卻被一系列“慢”與“堵”的問題絆住腳步。
通過前期深入的營商環境調研,塔城地區梳理出一系列亟待破解的痛點:審批服務流程和跨部門協同方面還存在一些需要優化的地方,部分事項辦理中,材料報送的協同性、項目推進的順暢度有待進一步提升;群眾的急難愁盼,訴求響應的及時性和辦理效能還有提升空間。
干部隊伍在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的意識和行動上還需要進一步強化,以更好契合沿邊開發開放的迫切需求。從發展實效看,當前全疆招商引資氛圍日益濃厚,塔城2024年經營主體增長態勢與周邊區域相比還有差距,政策的優勢潛力仍需通過更有力的舉措來充分釋放。
正是看清了這些層層嵌套的發展癥結,塔城深刻認識到:唯有打破體制機制障礙,重塑政務服務流程,才能讓企業輕裝上陣、群眾辦事舒心。
“塔通辦”與“塔快干”服務品牌應運而生——“塔通辦”聚焦“辦事通”,打破部門壁壘與數據孤島,讓“多頭跑”變“一網通”;“塔快干”著眼“效率快”,強調快速響應落實,讓政策紅利加速轉化為發展實效。二者相輔相成,成為以政務改革破解瓶頸、以作風轉變激活動力的關鍵抓手。
面對多重現實挑戰,2025年2月,“實干爭先年”主題活動應勢啟動,以“樹正氣、有情懷、敢擔當、能扛活”為標尺,一場刀刃向內的作風革命就此掀起,為塔城在沿邊開放賽道上加速前行注入強勁動力。
通辦集成暢服務
7月30日,沙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干部與沙灣市盛澤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指導餐飲店應用沙灣大盤雞質量追溯系統。特來克·木哈買提江 攝
近日,沙灣市沙灣大盤雞旗艦店的餐桌上多了一道“科技風景”——顧客掃碼即可查看食材雞的養殖飼料、運動步數、屠宰日期,甚至可以實時觀看養殖場動態。這一可溯源大盤雞的上市,背后是沙灣市盛澤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第三方打造的質量追溯系統。
該系統依托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從養殖到餐桌的全鏈條追溯。但項目初期曾面臨多部門協調、數據獲取等難題。
“互聯網域名備案以往需要3個月時間,但這次一個星期就解決了。政府還幫我們協調了市場監管局、農業農村局、文旅局、網信辦等部門提供了數據支撐,為我們平臺的研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沙灣市盛澤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焦文才說,平臺的應用比預計快了近半年時間。
目前,已有6家餐飲商戶、4家養殖主體接入系統,8000余只土雞戴上溯源腳環,3萬余只雛雞建立溯源檔案,客流量顯著增長。
這只是塔城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縮影。
今年5月,全疆首個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平臺“塔通辦”運行,該平臺整合金融、司法等21家專業服務機構入駐中心,設置“企業基層服務專區”,為企業提供“一窗受理、后臺審批、統一發證”一站式服務,累計服務企業超300家,為企業和群眾辦理事項7000余件次。
同時,探索建立“提前介入+主動上門+一次辦服務”機制,組建“上門服務團隊”,實現企業辦理業務“零跑腿”,活動惠及中小微企業1600余家。推廣“塔通辦”惠企政策平臺,實現政策精準匹配和“免申即享”,為32家企業定制“一企一策”專屬服務方案。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鑫龍源建材有限公司的經歷更具代表性。因礦山季節性停產,復工申請未通過,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委社會工作部聯合應急管理局成立專項幫扶小組,以 “一次上門、全程跟進” 模式指導企業完成前置工作。5月21日,多部門聯合驗收當場通過審批,企業順利復產。
這樣的服務在塔城已成常態。今年4月起,塔城地區政務服務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推行“午休辦”“周末不打烊”等“延時服務”“預約服務”,滿足企業和群眾在非工作時間的緊急辦事需求。針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提供全程幫辦代辦服務。目前,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 率已達87%,事項時限壓減率達40%,辦事平均跑動次數降低至1次;今年以來累計接聽來電4.97萬通,接通率100%,辦結率98.05%,回訪滿意率99.8%。
快干提速見實效
塔城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正在進行掃碼檢查。馬合巴勒·木爾扎汗 攝
在巴克圖口岸查驗場,貨車司機張陽的手機計時器定格在“9分58秒”。“這是從排隊到通關的全流程時間。”他晃著手機里的記錄,“去年這時候,最少得等3小時。”
在裕民縣12345熱線辦公室,大屏幕上訴求辦理進度實時滾動:“噪音擾民”工單1小時內轉辦環保局,“房產證辦理”問題24小時內由住建局核實。“我們定下1小時響應、24小時核實、3天辦結規矩,復雜問題成立專班盯著辦。” 12345熱線負責人王珍山說,如今,工單平均辦理時長較去年縮短50%以上。
效率提升不止于民生服務。今年,塔城地區項目集中開復工日期較往年提前48天,礦產資源勘探開發項目施工時間提前2個月,重點項目環評、用地審批時間壓縮一半以上。“以前跑審批得挨個部門轉,現在‘一窗受理’全程跟進,項目落地速度肉眼可見。” 新疆瑞蜂源蜂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發強感慨道。
市場監管領域同樣跑出快速度。塔城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為8.7萬經營主體賦 “電子身份證”,掃碼檢查耗時從40分鐘壓縮至15分鐘,企業迎檢負擔減輕62.5%。“少了紙質材料堆成山,多了手機掃碼即查,我們能專心搞經營了。” 商戶李大姐的話道出了眾多經營者的心聲。
“快辦的本質是把‘等審批’變成‘追著辦’。”地區政務服務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黃俊立指著大廳電子屏,上面滾動著各部門審批時效排名,“每個數據都關聯具體經辦人,慢了會被約談,快了能評‘快干之星’。”截至7月,全地區已選樹“快干之星”“通辦榜樣”51個,通報9起“慢作為”案例。
效率革命正轉化為發展動能。1至6月,塔城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48%,位列全疆第二;新能源產業加速躍升,新增并網規模110萬千瓦,完成投資85.38 億元,同比增長2.34倍。
從口岸通關的“十分鐘”到項目審批的“加速跑”,從熱線響應的“小時級”到企業迎檢的“輕量化”,塔城地區用一個個具體而微的效率提升,編織出優化營商環境的加速網絡。這種“快”,既是服務理念的轉變,更是制度創新的成果,正讓塔城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越跑越快。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