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民俗、提升改造巴什拜展覽館!裕民縣旅游業提質增速
12月6日,來到小城裕民,雪后的裕民披上了銀裝,處處洋溢著冬日的韻味。
近年來,裕民縣堅持把加快文化旅游發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文體廣旅局工作職能,高度重視文旅融合發展,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體育賽事和各類活動,吸引疆內外游客來裕民旅游“打卡”。
今年1月至11月,裕民縣共接待疆內外游客330萬人次,同比增長89.3%;旅游收入19.2億元,同比增長89.8%。
鄉村游繪就富民新畫卷
裕民縣江格斯鄉江格斯村毗鄰219國道,是通往裕民塔斯特景區的必經之地,江格斯村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民俗,吸引游客在此參觀旅游,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村民蔣裕林正在展示種植的紅花絲。塔城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馬合巴勒·木爾扎汗攝
“這幾年,我們村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修柏油路,路燈也有了,路兩邊種樹,環境美了。我每年種植的小麥和紅花收益也不錯,因為我們村位于旅游線上,旺季的時候,好多游客會在我這里買一些紅花絲,增加了額外的收入。”江格斯鄉江格斯村村民蔣裕林說。
江格斯村探索黨支部+民營資本運作模式,采取“四園一巷”總體布局,打造田園休閑旅居綜合體,形成以旅居產業發展為主,群眾廣泛參與,社企聯合帶動,共謀發展的新格局。
江格斯村根據村民庭院面積大、閑置房屋多、途經游客多的特點,在村民自愿的情況下,把閑置的房子發展為民宿,截至目前已發展8家民宿。
民宿主人吳大林正在整理床鋪。塔城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馬合巴勒·木爾扎汗攝
村民吳大林說:“我這座房子是閑置的,響應號召發展成民宿,一年能賺5000塊錢,增加了家里的收入。”
據了解,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合同,墊資進行民宿改造,農戶以每年5000元的租金償還,民宿每年純收入5000元以上部分,農戶與合作社以4∶6比例二次分紅。同時,實行干部包干制,一名干部包一戶,作為技術指導,從設計思路到運營,跟蹤落實,解決了農民發展民宿的技術和資金問題。
江格斯鄉江格斯村黨支部委員、治保主任王文琪說:“以前,我們村主要以種植業為收入來源,如今,依托旅游沿線‘山花節’,打造民宿為百姓增收。一般六月至九月來的人是最多的,你不提前預訂都住不上。村民把房子裝修好以后,承包給經營商,經營商每年給村民5000塊錢。我們就想通過發展旅游業,讓老百姓增收,日子越過越好。”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壯大,村民收入逐年遞增,2023年人均年收入3049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10萬元。
巴什拜展覽館成為紅色游“新寵”
裕民縣巴什拜展覽館作為紅色游必“打卡”的一個地方,一直以來受到當地和外地游客青睞。
提升改造后的裕民縣巴什拜展覽館。塔城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馬合巴勒·木爾扎汗攝
巴什拜展覽館建成于2006年。巴什拜展覽館把旅游和愛國主義有機結合,文化、旅游相融合,通過一張張珍貴的歷史圖片資料、一件件展品、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將愛國人士巴什拜的一生全面立體地呈現給游客。展覽館作為傳承紅色基因、加強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紅色游地點,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增強了裕民縣地方文化的影響力,在文化、教育、科普等各項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持續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加大旅游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今年年初,裕民縣對博物館、巴什拜展覽館進行提升改造,項目總投資1300萬元,于9月24日對外免費開放、截至目前參觀人數8000余人次。
“巴什拜展覽館自今年9月底完成第二次提升布展后,展館變化很大,從原先的以圖片為主的展覽方式,轉變為以油畫、浮雕、實物相結合方式,讓廣大游客充分了解巴什拜的生平事跡。預計明年旅游旺季將會每天接待游客400余人。作為裕民縣旅游的服務窗口,我更應該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講好巴什拜的故事,讓愛國主義精神深入人心。”裕民縣巴什拜展覽館講解員董峻昊說。
游客正在參觀裕民縣巴什拜展覽館。塔城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馬合巴勒·木爾扎汗攝
裕民縣巴爾魯克景區管委會副主任吾木特·托可西說:“下一步,裕民縣計劃充分發揮‘裕民山花節’品牌效應,推行‘黨建+’模式,因地制宜打造鄉村旅游精品路線,制定《裕民縣旅游市場營銷獎勵政策》,設置500萬元獎補資金,進一步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場,實現‘引客入裕’。加大‘商旅貸’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集群商業體、民宿群,吸納農戶成立旅游工會,制定統一住宿飲食標準,為游客提供在線服務,促進提檔升級。”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